广义而言存在两种可供教练用于评估球队表现的分析方式:

  • “追踪”球队表现;以及
  • 衡量统计数据有效性。

追踪球队表现

追踪球队以往的表现和产生过的结果(比赛结果和成绩等)。例如,教练可记录特定进攻战术的使用次数以及球队是否得分。对于青少年球队而言,衡量是否是一个“好的投篮”可能比是否得分更为合适。

任何教练都可以有其想要“追踪”的特定事项,常见的追踪事项包括:

  • 特定打法或特定战术选项在比赛中的运用(包括进攻和防守);
  • 球队进攻时是否在投篮前“换边”传球(将球从球场一边移动到另一边);
  • 在进攻时限的哪个时间进行了投篮(例如,头6秒钟,最后6秒钟或是第7-18秒钟内);
  • 对手在投篮前“换边”传球的次数;
  • 是否跨中场传球或运球;
  • “内线触球” – 位于内线位置的球员是否在球队投篮前控球(无论是这个内线球员还是其他球员投的篮);
  • 球队从球场特定位置(例如左侧,右侧或是顶侧)发起进攻的次数。

教练可根据这些类型的指标确定球队(无论是自己的球队还是对手球队)的战术趋势。例如,可确定球队大多数时间是在球场右手侧发起的进攻。这些指标还可用于确定什么是最有效的战术。例如,大多数球队在换边进攻时相对于始终在一侧进攻时得分会更多。

通常而言,这些衡量指标并不记录在标准的官方统计数据上(例如,标准统计数据将记录在哪里投的篮,是否投中,而不是跟投篮相关的“动作”)。
因此,助理教练或青少年球员的父母将需要在教练提出相关要求时记录这些指标。若是教练在进行一次视频回顾,还可能想“标记”相同的统计数据以便可轻易获取视频资料。

利用这些数据教练还可确定成功指标。例如,若是球队在进攻中经换边传球后能更多地投篮得分,则教练可设定转移球目标,了解增加得分的可能性。
因此,这些数据通常还允许教练设定“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结果性目标。这一过程目标是基于“过程”对结果的影响所设定的。

衡量统计数据有效性

对于某些级别的比赛而言,统计数据会被记录,可在比赛中获得这些记录。从而允许教练了解球员个人和团队在控球、抢篮板、助攻、抢断和失误方面的表现。

教练可快速进行其他比较:

  • 球队防守篮板球表现如何,使用下列等式分析,从而确定防守端总共抢到多少篮板球:球队防守篮板球 / (球队防守篮板球+ 对手进攻篮板球)
  • 使用下列等式分析“控球”,这是一个关于球队失球频率的指标。失球数 / (尝试投篮数 + 失球数)
  • “投篮效率”可通过系列等式计算,根据三分球的影响进行校正:总回合数 = 尝试投篮总次数 + 总失球数
  • 罚球命中率可简单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成功罚球数量/尝试的罚球数
  • 直接比较球员的“匹配指数”。例如,教练可指定一个防守球员限制一个对手的投篮次数,这个防守球员的这项表现是可以进行评估的。

篮球是一项交替完成比赛回合的运动,只有篮板球(球队可连续获得两个回合,而且对手不能获得一个回合)才能对回合数的平衡造成影响。评估“每回合”的表现而非绝对数量通常更有意义。例如,一场比赛与另一场比赛的得分可能相差很大(取决于比赛节奏),但是“每个回合的得分”是衡量有效性的很好指标。

在大多数比赛中,更多的得分或更多的“每回合分数”是一种很好的表现。 “每回合的失分”也很重要。“每回合得分”通常可由计算机化的统计数据提供,但还可通过下列公式进行估算:

每回合得分 =总分 / (尝试投篮数 + 失球数)
每回合失分 = 对手总分 / (对手尝试投篮数 + 对手失球数)

类似的是,在比较球员表现时,对统计数据进行校正以便开展“场上每分钟指标”分析可能是有用的。球员的效能有时可通过使用点调获胜分数(PAWS)进行评估,即:

((分数 + 抢断数 + (0.5 x 助攻数) + (0.5 x 盖帽数) – 尝试投篮数 – 失球数 – (0.5 x 尝试罚球数) – (0.5 x 个人犯规数)) / 上场分钟数) * 4819

在NBA,联赛一般球员的PAWS分数为0。高于0的任何数字都说明高于平均表现,低于0则是低于平均表现。

统计数据有一定意义但也有一定的误导性。最重要的是教练创造一些适合对球队与球员表现进行评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