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联赛通常意味着你的球队:

  • 比赛的时间相对较长(实际时间取决于联赛实况)。赛季一般包含四个阶段:
    • 赛季前;
    • 常规赛季(“主场和客场”比赛);
    • 加时赛(决赛);
    • 休赛期(此时球员可能继续参与球队活动或参加其他项目(例如:其他联赛或国家队活动)或可能休息);
  • 半数比赛在主场进行,相对于“客场”而言可能有更多分散精力的准备活动;
  • 赛季期间多次与相同对手交锋;
  • 两场比赛休息间隔通常为数天;
  • 两场比赛之间可能有旅行,可能旅行刚结束便要比赛或需要长途旅行;
  • 在赛季结束时,除了总体的“胜负”,对抗某一球队的比赛记录可能决定球队的排名。

教练的准备程度大部分取决于球队。少年队每周可仅训练一或两次,职业队则每天都要参加俱乐部训练。

尽管有上述差异,“联赛执教”(区别于锦标赛执教)这一特殊背景也无需过多考虑。

球队招募和选拔

教练应当了解俱乐部对球员选拔的干预程度。某些情况下(例如:职业队),教练可能主动参与招募球员,而其他情况下(例如:少年队)可能不会主动招募而是选拔有兴趣参赛的球员。

招募时,教练应当:

  • 避免向球员许诺特定的“上场时间”;
  • 与有潜力的球员讨论其可在球队中打何种位置;
  • 考虑让球员协助招募工作;
  • 考虑球队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否在不远的将来便可参加决赛?),并制定相应的战略(经俱乐部批准)以便协调经验丰富球员与未来几年内(未必是现在)可能达到高水平的年轻球员数量;
  • 确定适用于联赛的比赛风格,并招募适合此种比赛风格的球员;
  • “对人不对球”——耐心了解有潜力的球员的性格,并招募符合俱乐部文化和教练性格及能够融入球队的球员;
  • “听取意见,自主决定”——教练应听取其他教练、经理人和管理层对于有潜力球员的意见,但最终教练应自主决定是否录用某个球员。

招募和选拔球队最大的区别在于教练在招募时可以更专注于哪些球员能适应特定的比赛风格。在选拔时,保险起见,通常是确定球队队员后再选择比赛风格。

选拔球队时,教练应:

  • “避免根据球员当前水平选拔,而应关注其未来潜力”——这需要考虑球员的“可塑性”及其是否与球队文化契合;
  • 明确说明选拔流程(并付诸实践!):
  • 尽量采用不复杂的比赛活动——许多教练采用“复杂”的活动或比赛模式,可能对有此类比赛经验的球员有利;
  • 按部就班进行记录,确保所有球员均经过评估;
  • 听取其他教练意见;
  • 用更多时间耐心了解先前未执教过的球员(针对新加入的球员,某些俱乐部可能有专门的摸底测试)。

尤其是选拔球队时,教练应当充分准备,向未入选的球员反馈,对于少年队球员,应告知其不足之处。给予反馈时,教练应避免将其与其他球员比较,应集中针对该球员做出评价。

赛季前活动

赛季前时间长短因球队而异。通常仅指球队选拔和首场比赛之间的时间间隔!

赛季前时间是下列活动的关键阶段:

  • 进行有氧适应度训练;
  • 采取基本进攻和防守结构,包括:
    • 攻守转换——进攻和防守;
    • 半场赛——进攻和防守;
    • 突破——进攻。
  • “尝试”采用不同比赛风格或让球员打不同位置。此时可评估新加入的球员,还可以观察哪些球员“新增”了技能;
  • 开始“侦查”对手,尤其关注其惯用的比赛风格和关键球员的特点。

针对少年队,进攻和防守结构可能十分简单。例如:

  • 进攻转换可仅为
    1. 向前传球和
    2. 2对1和3对2打法。
  • 同理,防守转换可包括:
    1. 抢篮板球(拖慢对手传球速度),
    2. 首先防守篮筐
    3. 然后紧逼持球球员。

球队准备活动——时机与内容并重

鉴于联赛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时间通常远超过任何赛季前期教练与球队相处的时间,首场比赛前,教练不必“事无巨细”。在计划中,教练应确定某种战术何时引入,某些战术应在赛季开始后进行。

教练不应贸然将进攻结构站位放在首位,却未确保球员的基础足以应付此类战术。

显然,联赛开始前教练所实施的系统和结构取决于球队的技术和经验。

在赛季之初,某些教练也选择不去使用其拟定的战术,这是为了使“侦查”自己球队的人员无法摸清其所有战术。

这是一种合理的战术,然而,教练也应明确,当球队处于比赛状态时,相对于训练时,教练可能发现新的不足之处。其原因可能是训练状态下,所有球员均了解球队的战术,并可相应采取假动作或针对预判的情况而非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

因此,若教练未打算在赛季之初将其战术的一部分“保密”,则应当寻求其他比赛机会将其付诸实践——可寻求其他球队或其他球员,与其对抗训练该类战略。

准备多次与同一对手交锋

由于球队在赛季期间可能多次与同一对手交锋,因此联赛的准备时间较为充裕。然而,应当注意不要认为对手一定会采取与上一场比赛相同的战术,因为:

  • 对手可能在整个赛季期间采取不同的战术;
  • 对手可能根据上一场比赛的情况调整战术;
  • 上一场比赛的结果可能过于有利(或不利);
  • 球员个人的位置可能由于伤病、状态(好坏)或其他因素而调整。

因此,教练应继续侦查对手,即便已经与其有过交锋,也要利用好上一场比赛(或一系列比赛)的视频、统计数据和记录。

若需与对手再次交锋,教练应回顾:

  • 上一场比赛中效果较好的战术(例如:掩护、防守类型);
  • 对手惯用的比赛节奏及其干预比赛节奏的方式;
  • 对手如何防守其球队进攻的核心部分;
  • 球队中的特定球员“配合”是否有某种优势或劣势。

赛季结束时,排名可能取决于“平局”的情况。教练应当了解联赛的特定规则,但若两支球队其他情况相同(例如比赛胜负数相同),则赢得比赛较多或领先分差较大的球队排名较高。因此,每场比赛都至关重要。

回顾表现并改变战术

教练将持续回顾其执教球队的表现,其在自己球队上耗费的时间至少应与“侦查”未来对手所耗费的时间相同。其回顾不应仅着眼于排名或“胜负”,而应关注球队表现和每名球员的表现。

若球队表现不佳,则教练应考虑以下内容:

  1. 球队选择的战术是否合理(未必做到标准);或
  2. 球队战术是否需要改变。

教练还需参考的其他因素包括:

  • 球员出现的伤病;
  • 球员对战术的理解;
  • 球员个人的实际贡献及技术水平(具体相对于联赛的其他球队而言);
  • 球队成功的目标——短期目标(即赢得本赛季冠军)或长期目标(即在某一时段内训练球队使其能力增强);
  • 教练做出改变要耗费多久(包括:球队所在的赛季时间点及训练频率)。

有关教练是否应当改变战术及如何改变并无一定的准则。改变并不代表完全“抛弃”球队原有的准备,相反,教练可考虑:

  • 改变初始队形或换人方式;
  • 进一步熟悉球队应采取何种战术以及比赛中何时采用此战术(例如:移动进攻前使用特定的“开始信号”);
  • 改变球员位置(例如:将控球后卫变为得分后卫);
  • 球队进攻和防守时某一惯用特定战术(例如:防守有球掩护时采用“走下线”)。

加时赛

不同的联赛可能有不同的决赛规则(或“加时赛”)。球队可采用“突然死亡法”(例如:赢得一场比赛即可晋级)或打系列赛(例如:先赢四场比赛者即可晋级)。

无论规则如何,均有很大可能遇上已有多次交锋的对手,因此,准备活动应考虑:

  • 先前行之有效的战术(例如:球员个人配合、比赛节奏或模式)及其可能采取的改变;
  • 先前对手在哪些方面表现出优势(例如:球员个人配合、比赛节奏或模式)及怎样改变战术削弱其优势;
  • 自上一次交锋以来对手是否改变战术;
  • 对手球员最近的状态如何及其球员是否会打与上次交锋时不同的位置(上场时间或角色);

加时赛前的准备活动中,教练应预判对手会采取怎样的战术变化,若有客观数据(例如:有关其他比赛中对手战术的观察数据),亦应进行推测。除观看对手的既往比赛(对少年队而言可能较为困难),教练也可尝试确定其可能采取怎样的战术变化:

  • 寻找每场比赛中与其他球员交锋时的平均投篮次数较多的对手球员——这类球员在加时赛中的投篮次数可能高于常规赛季中与其他球员交锋时的投篮次数;
  • 联赛中哪些球队最为相似及其对手如何应对——其任何战术变化均有可能出现在加时赛中。

教练应考虑的其他因素包括:

  • 尽量使加时赛中的常规战术与常规赛季相同——准备活动的稳定性可以保证表现的稳定性;
  • “控制可控因素”——加时赛中比赛之间的休息时间往往较短,旅行较多,媒体采访较多,这些都可以作为比赛表现欠佳的借口。但精英球队不会任凭事态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也不会允许任何球员违背这一点。

最佳表现

一个赛季(包括赛季前)通常时间较长,且往往很难保证(即便有可能)整个赛季期间都维持最佳状态。尽管事实如此 ,但精英球队的作风往往是在逆境中求胜。

显然任何球队都想要在赛季结束时发挥出最大潜力,但教练应当避免过分强调这一点,毕竟前提是球队有资格进入加时赛!重要的是,球队为决赛出色发挥做准备活动时,应当预料到赛季期间球队表现会有波动,要相信一次发挥不佳不代表“状态低迷”。

以下的措施有助于球队在赛季结束时出色发挥:

  • 采取球队控制能力范围内的目标和措施用于评估球队表现。例如:防守球队无法控制对手投篮的优劣,但可以决定是否防守其投篮。球队可能会失败,但也可能防守了每次投篮,或虽然获胜,但仅防守了不足一半的投篮。

“自信”可能是衡量球队(或球员)是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对表现的“掌控感”对于自信的树立至关重要。

  • 赛季期间应给予球员休息时间,同时应向体能训练人员获取建议;
  • 安排体能训练人员对上场时间较短的球员进行适应度的全面训练,确保其始终“适应比赛”;
  • 确保球员了解“体能恢复”的重要性并进行适当训练(无论单独或组队训练);
  • 尊重球员间的差异,某些球员可能想要时刻都留在俱乐部,有的球员可能只停留片刻,但很珍惜俱乐部外的时间;
  • 鼓励球员培养篮球以外的兴趣,为其留出充分的时间培养兴趣(包括家庭!);
  • 赛季期间给予球员时间“放松”心情。安排助理教练或成年队球员组织活动(场上和场下)并安排充分的休息时间;
  • 赛季期间纳入“交叉训练”,其中球员进行非篮球活动。例如其他对抗类运动的许多比赛规则都是互通的(例如:曲棍球、英式足球),通过这类活动可以训练球员同时也使其在漫长的赛季中得到“放松”。

侦查对手

“侦查”仅是指发现未来对手的一些信息。在联赛中,“侦查”对手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便是与其交锋。教练应在每场比赛结束时做好记录,以便与其下次交锋前进行回顾。

侦查对手包括三个方面:

  1. 获取对手信息;
  2. 针对获取的信息采取何种战术;
  3. 将“侦查”结果演示给球队。

获取对手信息

获取球队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例如:

  • 与联赛中执教且与其交锋过的同事交谈;
  • 回顾统计数据和比赛结果;
  • 新闻报道或联赛提供的信息(例如:官方网站);
  • 询问执教的球员——他们可能从其他球队处听说过某些球员
  • 观察球队。

具体选择何种方式多数取决于联赛的种类、所在俱乐部的资源及时间是否充裕。多数教练(如有充足时间)倾向于“现场”观察对手。

视频未必能反映全场情况(尤其是电视转播通常只关注球所在的位置),且无法听清教练或球员在比赛期间说了什么(例如:喊战术)。

下表中列出了观察未来对手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要做的事

观察球队的热身赛。此时可以发现球员惯用左手还是右手,以及他们是否适合在外线投篮

记录每节比赛开始时的球员以及每节比赛时的前一两次换人

刚开始观看比赛时不要做过多记录——集中精力观察球队的趋势(例如:防守方式及是否为主动防守?)

编制简要的“侦查”文档,用于快速记录(“勾选”所见到的趋势或战术)。

利用比赛暂停和其他休息时间做笔记

记录任何特定的比赛情况以及球队的应对方式(例如:在落后10分而比赛剩余几分钟时,变为全场紧逼)

仔细听是否有人喊战术名称

不要做的事

”走马观花”——只作为看客分析比赛

侦查时,应当首先考虑球队正在做什么。其次,应考虑此种战术对自己执教的球队会有怎样的影响。以下表为例:

对手

需考虑的问题?

球队防守

“人盯人”防守

主动或被动?

是否紧逼运球?

是否到达“分割线”?

是否轮转“协助协防者”?

“卡位”?

双人内线球员?

阻绝传球路线

提前抛球导致快攻

防守有球掩护(切换、双人、穿过、线上或推进)

防守无球掩护(切换、穿过、线下或线上)

区域防守

阵型

是否用陷阱战术?

是否阻绝罚球线区域

是否阻绝短底角

是否易于掩护

紧逼防守

阵型

挡拆点

陷阱区

诱因(罚球、暂停、投中)

上述表格便于教练“勾选”涂色的方框所表示的特定防守战略,或可仅做简要的记录(例如:在涂色的方框中标注“1/2”用于表示紧逼防守的挡拆点为半场的情况)。

在最后一栏中,教练可记录执教球队应采取何种战术应对其防守。

针对球队进攻的表格与上表类似:

  • 快攻——是否寻找机会快攻?诱因是什么?
  • 半场¬——何种阵型?控球能力如何?切入能力如何?
  • 进攻阵型——是否采取特定阵型或行动(例如:“折区型”或“牛角型”)。采用何种信号表示将要使用的战术(口头或可视信号)?
  • 节奏——控制节奏或习惯快节奏?
  • 是否追踪进攻篮板球——后卫?前锋?
  • 是否有组织地应对区域防守?——集中于内部投篮还是外部投篮?
  • 采用何种掩护方式?是否“掩护掩护者”?

关于个别球员,教练应记录:

  • 惯用哪只手? •“投篮”还是“突破”?•是否寻找机会传球?
  • 惯用突破方向(通常惯用右手的球员倾向于向左突破)
  • 是否在防守篮板球时“卡位”?是否追踪进攻篮板球?
  • 掩护还是被掩护?
  • 内线球员转向其左侧还是右侧还是面对篮筐?

为球队选择战术

观察对手比赛后,教练可对其比赛配合或特定原则形成初步了解(例如:区域防守或寻找机会孤立特定的“进攻配合”)。

教练可以采用的技术水平取决于其球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例如,教练可能发现其未来对手应对区域联防的技术不佳,然而,如果其执教球队并未训练过区域联防,则球队就不能使用此战术。

教练的比赛计划应吸取过去的经验。这也会促使教练引入一些本不使用的比赛原则(例如:若对手打全场紧逼防守,则教练需要其球队采用“突破紧逼”战术)。

侦查前的准备工作

在联赛中,教练通常有时间准备并向球队演示其“侦查”结果——为提高效率,建议将球队应采取的战术作为重点,而非对手的战术。

教练应当克制自己不要将所有观察到的内容都灌输给球员(因为这样会使某些球员无所适从),而应尽量演示少量信息。

侦查工作可采用多种方式,教练应当了解其队员的多种学习风格。

侦查结果演示

演示所有信息后,教练应注意不要使队员感到畏惧,即便自己认为球队很可能输掉比赛。这种情形下,建议确定一些关键目标(除最终得分外)。

例如,教练可以确定篮板球目标,迫使对手失球数或其他方面。每5分钟内与对手保持4分以内的分差,诸如此类的目标的确可以成为较恰当的目标。比赛中,这样的目标可以促使教练每5分钟就“清零”,不去理会整体的局势。

若每5分钟内与对手保持4分以内的分差的目标得以实现,尽管球队可能以30分的分差输掉比赛,但可以从目标的实现中找回自信。

侦查结果笔记

教练可以针对未来的比赛为球员准备笔记,其中可包括对手或特定球员的信息,但必须注明自己球队需要怎样做(包括教练惯用的任何配合)。信息的层级取决于球队的经验——球队经验越丰富,需要的信息也越多。

教练可在训练前会议上作报告,但不要照本宣科——球员可以自行阅读。教练应给出一些关键信息,然后再将报告发放给球员,其中就会有这些信息。

视频

教练可能有机会获取对手的视频信息,并意图演示对手的某些趋势(整个球队或个别球员)。在演示过程中,教练应注意不要使对手显得更强。

经验丰富的球员可能习惯自行观看比赛(视频或现场)的部分或全部。这种情况下,教练应安排时间给球员讲述其观点(甚至可以安排在比赛半场休息)。在讨论时,教练应确保加入自己观察到的所有信息,但应把多数时间交给球员。

对于少年队球员,最有效的视频资料应是其所在球队的视频,其中举例演示了球队在对抗时成功采取了怎样的战术。此类视频应注意协调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数量。

视频演示应简短,小组参与的效率要高于整个球队出动。即便如此,7-10分钟是多数球员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限度。

板书

教练可仅口述侦查信息,也可使用板书演示特定的比赛原则。同样,这一过程也应简短,重心放在球队应采取的战术,而非对手的战术。

“亲身体验”

训练时,教练可通过活动训练用于对抗对手的特定战术。其中,显然需要球队模仿其对手的打法。然而,教练不应将重点放在对手的打法上,而应引导球员练习其应采取的战术。

若球队先前已训练过某种战术,在“亲身体验”中强化的过程将会更为高效。在此期间,引入新的战术很可能效果不佳,尤其对于少年队而言。

侦查执教的球队

教练有必要自己或委托同事“侦查”所执教的球队,因为这种方式有助于观察球队在达到总体目标的过程中有怎样的进展。

若教练有助理教练,则有必要安排训练赛并安排助理教练带领球队,教练自己则在观众席观看。这有助于向助理教练给予反馈,培养其能力。助理教练也可能做出与教练不同的决策,这有助于教练观察球员或球队在另一种情况下的表现。

录制自己球队的视频时,教练应指导拍摄人员,而非在比赛期间做出评论(会被录在视频中)。在回放视频时,教练也应采用静音,防止视频中可能出现的负面评论影响球员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