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球员在面对区域防守时都试图从外线投篮,这就是国际篮联建议青少年球员在14岁之前不要进行区域防守的部分原因。

但是,应对区域防守的有效进攻策略应当创造:

  • 运球渗透的机会;
  • 罚球区内投篮以及高位与低位投篮;
  • 从外线投篮的机会。

以下为一种可以达到这些目的的1-3-1进攻队形。

初始队形

1-3-1队形是一种常见队形。对于位于底线位置的球员而言,对付区域防守尤为重要 – 这个位置位于区域防守球员的背后。

若是防守球员“盯球”,通常可为球员4的切入创造机会。

有球掩护

高位球员可为球员1设掩护。

球员1运球,球员4向另一侧的底角移动,强侧侧翼球员也进入底角区域。

高位球员进入罚球区,但允许球员1有空间进行渗透。

无论球员1在哪侧运球,这一侧应有两名球员,另一侧(弱侧)则有两个外线球员,另外还有一个是高位球员。

这可为两名外线球员创造与一名“犯规线”防守球员之间的2打1机会(例如球员2和4对抗球员X3)

传球给侧翼

许多区域防守通过一名位于犯规线的球员进行轮转而防止进攻球员向侧翼传球。可通过让球员4移动到底角创造一个2打1局面。

球员5还可“封死”高位防守球员或是切入罚球区以便接球。若是球员X3移动到外线,球员5可“封死”球员X5,而非只是切入。

若是球被传给底角,这将提供机会,在球员5突入篮下的时候将球传给球员5,以及“封死”球员X3(随着X4背对罚球区)或是X4。

传球到底角还将为球员4提供渗透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球员5应延迟进行切入。

若是球在底角,球员2还可切入篮下以便接球。在下述情况下这尤其有效:

  • 区域防守球员(X3)阻绝球回传给侧翼;
  • 内线球员占据一个低位位置。

其他一些区域防守方案会让后卫(X2)进行移动以防止球被传给侧翼。但是可通过下述方法创造同样的2打1局面;

  • 传球给侧翼
  • 底线球员移动到另一侧的底角;
  • 将球“跨场”传给另一侧的侧翼。

球员2和4处于对抗球员3的2打1局面中。

青少年球员可能缺乏有效“跨场传球”所需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先传球给球员1然后球员1传球给侧翼来实现传球目标。球员5可在犯规线对防守球员做掩护,从而迫使球员X3移动到侧翼。

球员5还可对球员X1做掩护,从而进行“跨场传球”(若是球员有足够力量完成跨场传球的话)

第三种创造2打1机会的方法(与之类似)是:高位球员在球被传给侧翼时掩护后卫,迫使对方位于犯规线的球员进行移动以便防守侧翼球员。

传球给高位

高位球员在接球时通常会有一名犯规线球员对其进行防守。外线球员应移动到底角和侧翼。

这种区域防守现在处于有效的“盯人防守”状态下,每一个防守球员负责防守一个进攻球员。任何时候若有一名防守球员移动到“协防”位以防守高位球员,则高位球员可传球给进攻球员。例如,若是防守球员X3进攻“协防”位,高位球员将传球给球员4。

对轮转防守球员做掩护或是对其进行封堵

另一个有效的战术是针对那些专门防守有球球员的防守球员做掩护。

球员3传球给球员1,针对球员X2设的掩护迫使球员X1参与进来 – 任何传球都需寻找机会突破X1的防守进行渗透。若是球员X1专注于防守球员1,则可传球给球员2,从而创造2打1机会。若是球员X1横向移动以便防守球员2,则球员1可渗透到罚球区。

针对球员X2设的掩护迫使球员X1防守球员2的渗透。传球给球员1将迫使球员X4轮转,然后再传球给球员3,球员X5移动到底角从而创造一次“争球”的局面。

此时,球员X4需进行一次长距离的“快速补防”动作,这就为球员1的渗透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在为球员2提供掩护后,球员5也可切入(或绕到)篮下。

球员1还可传球给球员3(位于底角),球员3将有机会投篮或进行突破。球员5仍将进入篮下位置。

转向切入者

“倒手传球”(从球场一侧传到另一侧)可为渗透创作机会或是获得一个空位投篮机会。

此时球员2切入篮下,球员4传球给球员1,球员1倒手传球给球员3。球员2跟着移动到底角。

或者,球员4传球给球员2,然后“转向”或切入到另一侧的底角。若是在罚球区暂停然后快速跑到底角的话,这种切入通常是最有效的。

还存在很多的用于对付区域防守的进攻战术,有些教练将针对可能遇到的类似的区域防守设计一种特定的进攻方案。

若执教的是青少年球队,建议教练采用更有通用性的进攻方法,以用于对付区域防守和盯人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