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机而动”进攻概念并非一种战术或是进攻结构。它是一种依赖于在有两个球员的情况下进行“解读和反应”的框架,并且合并到有5名球员的一个无缝框架中。

教球队进攻时要求两人一组“演练”“伺机而动”进攻战术,从而使球员们养成习惯。这种进攻与“动态”进攻战术有所不同,因为它规定了球员应开展的特定动作,而且,在“伺机而动”进攻战术中,关键在于控球的那个人。无球的球员基于控球球员的动作而行动。相比之下,“动态进攻”战术不但要求教球员对其防守者作出反应,而且还要对队友的移动和位置作出反应。

进攻战术有很多“层次”,这为球员将要做的事情增加了复杂度。这些层次应按顺序逐一教给球队,但是一些球队可能不能掌握所有层次的战术,这得取决于球员们的技术和经验。

若球员的个人技术更好,则进攻战术显然是更有效的,因此教练必须让球员学习和练习基础性的篮球技术,而不仅是团队走位。

为简单起见,通常一开始通过5外线队形教球队进攻战术,这种队形强调所有球员都必须能够打外线。以下是对伺机而动进攻战术基础内容的一个概述。若想要了解关于这类进攻战术的进一步信息,可以找到很多相关的DVD和其他材料。

层次1 – 运球渗透和圆周移动

进行任何运球渗透的时候,运球者都会寻求渗透“到篮下”(从而获得上篮的机会),但他们也存在下述的传球选项:

  • 传给对面一侧的一个外线球员
  • 回传给背后的一个球员
  • 传给底线切入者

无论运球者往哪个方向移动,另一名球员也将朝这个方向移动,从而产生圆周移动。

在这里,球员5是底线切入者,球员1和球员3分立不同的两侧,球员4则位于运球者背后。

类似的是,当球员2向左运球时,圆周移动就向左进行。

无论运球者在哪,这些规则都适用。

层次2 – 底线渗透

在进行底线渗透时,位于另一侧底角的球员应留在那里不动,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球角。
其他球员继续圆周移动,尽管移动范围可能更小些。在进行底线渗透时,运球者必须有4个传球选项:

  • 另一侧底角
  • 对面一侧 – 45度角
  • 相同一侧 – 90度角
  • 相同一侧 – 背后(安全)

底线渗透意味着有一个球员向相反方向轮转到“圆圈中”。例如,在“4外线1内线”队形中,是这样移动的:

  • 球员4退到另一侧的底角(即使不在圆周移动的方向)
  • 球员5 提到45度角位置,但在内线区,而不是外线
  • 球员3 移动到90度角位置
  • 球员1移动到安全(后面)位置

层次3 – 背切和传球与切入

下一层次将介绍“传球与切入”,这是在任何“进攻”运动(无论是对于篮球,足球或是曲棍球等运动而言)中最简单的有效移动方法之一。

当球传给一个队友时,这是“1传”(也被称为“单缺口”),传球者必须切入篮下。

其他球员则在圆周移动中向传球方向轮转。此时,球员2切入篮下,球员4上移,球员2向外移动到底角位置。

无论球从哪里传出,这一战术规则都可适用。此时,球从弧顶传到侧翼,球场另一侧的球员向内移动和调整位置,球员1向外移动到底角(此时底角是空位)。

若是“1传”(或单缺口)位于三分线以外而且有防守球员,进攻球员应切入篮下(“背切”),位于底线的球员则应进行移动以填补相应的进攻位置。

此时,球员2切入篮下,球员4从底角向前移动。

这一战术规则同样适用于随着一次传球与切入后进行移动的进攻球员。

球员3传球给侧翼并切入篮下。球员5上移,但是球员X5进行移动以阻绝传球(球员X5位于三分线外)。

因此,球员5切入篮下,球员3向底角移动。然后球员5移动到底角空位。

层次4 – 运球渗透时的内线移动

当运球者渗透到罚球区时,任何内线球员都必须根据下列规则进行移动:

  • 若是从内线球员下方位置或是沿底线渗透到罚球区,内线球员应上移到肘区
  • 若是从内线球员上方渗透到罚球区,内线球员应移动到短角(若是防守球员向外移动)以便为运球者创造更多空间或是(如若防守球员留在罚球区)创造一个传球路径。

球员2渗透到罚球区顶端,球员5则移动到短角位置。

其他外线球员以圆周移动形式向左(也就是渗透方向)移动。

球员3沿底线渗透,球员5则移动到底角。

球员1和2向右移动(运球方向),球员4向另一侧底角移动,因为渗透是沿底线进行的。

当渗透来自与内线球员相同的一侧时,这些规则同样适用。随着球员4渗透到罚球区顶端,球员5移动到短角位置。

外线球员向右移动,也就是向运球方向移动。

当存在两个内线球员时,这一规则同样适用,在球员2渗透到罚球区顶部位置的时候,球员4和球员5都移动到短角区。球员4事实上成为“安全”传球对象,若有必要则向上方(外线)移动。

若是内线球员向外移动到短角区,内线球员可后门切入。

内线球员还可从短角向运球者背后的“安全”位置移动。如果内线球员是一个优秀的外线射手,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层次5 –全速运球

“全速运球”是一种非渗透运球(也就是从外线位置移动到另一个外线位置),可导致一次后门切入,然后触发其他外线走位。

若是运球者没有渗透到罚球区,而是向一个队友方向运球,则队友可向篮下后门切入。

其他外线球员则从底线向上方移动以调整位置。

运球者面向前进的方向“全速运球”。

层次6 - 力量型护球(切换运球)

力量型护球可用于触发一次运球切换。可用于一次压力释放或者把球交给一个更好的控球者。可通过使用侧向“滑步”运球或其他视觉信号(例如轻拍胸口)向队友发出准备切换运球的信号。

球员1向球员2运球并跳步急停。他们一只手拿球,一个手放球上面,一个手放球下面。

球员2进行“V切”(若是防守球员未作出反应则可切入篮下),然后从球员1手中接过球,尝试突破到罚球区。

球员1移动到篮下。

若是球员1未接球,则他们将向外线移动。球员4上移到球员2后面的安全传球位置。

球员3和球员5退到外线。

有时候运球球员可切入到篮下,在这种情况下运球者可继续进行切换,将球交给下一个球员。

或者,球员1可反方向运球并与球员5切换。

层次7- 反向圆周移动

若是防守球队能阻止运球渗透,外线球员应改变方向并在相反方向“圆周”移动。

可以通过一次换手或是一次短传传球给球员3。

层次8 – 背掩护

在进行任何的背切后,球员可为队友做背掩护,而非移动到外线的一个空隙。对于任何掩护而言,重要的是切入者在掩护“设立”(掩护者的脚落地)之前不要移动 。

球员还可设有球掩护,若是球员需要出于接球的目的设掩护的话。

层次9 – 交叉掩护

当传球后有多个球员切入,还应存在交叉掩护机会。

交叉掩护还可在有一名内线球员的时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