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回合打球

在“最后回合比赛”的情况下,防守球队可考虑到下述一些因素:

  • 如何防守背切;
  • 是否进行“协防”或是防守三分球;
  • 是否防守传球者或是阻绝接球者。

通常而言,在“最后回合”情况下,防守球队将阻绝传球,尤其是对于边线球以及进攻球队只有5秒钟时间传球的情况而言。但是,为应对这种情况,进攻球队可寻求后门切入机会。

图中防守球队在阻绝所有传球。

球员5移动到外线,然后在球员1做背掩护(旨在允许队友向球员5传出高吊传球)的情况下向篮下切入。即使球员X1和球员X5换防,球员5可能有身高优势并且能接住传球。

为对抗对方的这种优势,球员X4可横向移动以拦截高吊传球,球员X1则转为防守球员4。

这种情况下的另一个防守选项是:

  • 球员X2不防守传球者,而是面对场内以阻绝切入者。
  • 球员X5收缩到罚球区以防守任何高吊传球
  • 球员X1防守球员5的首次切入,球员X2阻绝向球员1传出的任何传球
  • 球员X5在罚球区防守高吊传球,球员X4可移动到一个阻绝位置以防守球员4。

防守球队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是否应有一个球员防守传球者。以上述情况为例,球队可选择不防守传球者,这对阻绝一个特定有球球员(如上所示)而言是有效的,而且可让一个防守球员留在安全位置。

但是,有过两个特别令人难忘的例子,当球队选择不去防守来自底线的传球者时,进攻球队得以跨场传球,随后被接住并成功地进行了投篮。

在1972年奥运会决赛和1992年NCAA锦标赛地区决赛中,进攻球队(分别是俄罗斯队和杜克大学校队)在底线持球,当时离比赛结束只有数秒并且落后一分。

在这两场比赛中,防守球队(美国队3和肯塔基大学队)都没去防守传球者,而是有两名球员背对底线在篮下防守。

进攻球队得以跨场传球,球被接住(分别由俄罗斯队的Sergei Belov和杜克大学校队的Christian Laettner接住)随后投篮命中得分并赢得比赛!

虽然说在这两个案例中进攻方可能只是在投机,运气好得以投篮得分,但若有防守球员(尤其是个高的防守球员)站在传球者前面的话,传球者的传球可能就不会传地那么精准。

许多球队在比赛中采用“盯人”防守战术,防守球员移动到球场的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可帮助防守运球渗透。但是,在最后一投的情况下可能要求对这一战术进行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球员X1和X3位于“分割线”上,并且能协助球员X2防守进攻球员2。在那样的情况下,球员X3将横向移动以阻止运球者,而球员X1则会后退进行防守。若是球被传给球员3,球员X1将立即移动以进行防守。

但是,假设在比赛时间还只有数秒的情况下进攻球队必须拿到三分。若球员X1和X3处于可帮助防止渗透的位置,那球员3就有可能投出三分球。

或者,若是球员X3不是移动到“分割线”而是留在外线防守球员3。那么球员3就不太可能有很好的三分球投篮机会。球员2可能会在运球中突破球员X2的防守,但是,一次成功的上篮只能获得2分,如果这是最后一投的话对方还是将落后一分。

显然,球员X2将防守并尝试牵制任何的运球渗透(以及阻止球员2投篮),但需要对常规规则进行修改以便应对这种赛场情况。

1
奥运会比赛最后回合的比赛被重播了很多次-在最后时刻,未能防守边线球。